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实现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关键,而且已经成为党中央、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关注的热点话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并深切关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教育体系逐步健全、监测预警更加完善、服务保障有效提升。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学生全面成长过程中举足轻重,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25年3月19日,莫旗卫健委、莫旗疾控中心联合莫旗人民医院党总支开展党建引领医疗业务进校园活动,由第五党支部选派心理睡眠科骨干力量王东旭医生走进达斡尔中学,开展别开生面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让健康中国在校园生活中熠熠生辉。
以下是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信息和建议:
1. 生理变化
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和荷尔蒙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他们的神经系统和情绪调节,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给予青少年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及时发现并疏导心理问题。
2. 家庭环境
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家庭冲突、父母离异以及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诱因。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
3. 学业压力
学业压力是青少年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尤其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升学压力。学校和家长应该营造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减轻青少年的学业和社交压力。
4. 社交压力
同龄人关系和社交群体的认同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增强社交能力,培养兴趣爱好,如体育活动、艺术创作等,有助于释放压力、调整情绪。
5. 严重症状的处理
如果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疗,以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这些心理问题成因复杂,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信号,提早关注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心理问题的加剧。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