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彦镇关于全面提升民生服务保障能力任务清单落实情况的报告
民生服务保障是乡镇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为切实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本乡镇依据相关任务清单,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持续完善低保信息网络化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阳光施保,本季度新增城乡低保32户49人,低保特困7户7人,对30人实施临时救助,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3.11万元,积极落实 “防贫保” 综合保险,为 130 户 303 人投保 1.28 万元,通过详细讲解保险条款、理赔流程,进一步增强来了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二是在教育救助方面,主动作为,全面摸排贫困家庭学生信息,累计为 356 人次学生发放教育补助 22.5 万元,为困难家庭提供 2 名学生申报雨露计划,本学期每人补助 1500 元,助力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保障寒门学子不因贫辍学。三是秉持关爱退役军人理念,通过逐一走访慰问、政策宣讲,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共有 36 名退役军人享受优抚金,发放资金达 25.1 万元,让退役军人切实感受到尊崇与关怀。
在各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提供社保、医保、就业等一站式服务。精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达 300 平方米,设有日间照料室、康复训练室、文化娱乐室等功能区域,为老年人贴心打造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多样化服务项目,现日均服务老年人达 30 余人次,极大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三)民生服务保障权责方面
一是清晰明确各部门在民生服务保障工作中的职责,构建起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今年以来累计培训时长超16 小时。党群服务中心承担医保社保、创业扶持、社保扩面等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实时跟踪业务办理进度。二是定期组织部门间协调会议,每月至少召开 2 次,及时高效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如社保办理流程衔接不畅、救助对象认定标准不一致等,保障民生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多渠道宣传政策。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宣传模式,广泛传播民生保障政策。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府官网发布政策解读文章 6 篇,内容涵盖医保报销新政策、低保申请流程等热点问题。走访入户讲解政策,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二是扎实推进参保扩面与精准救助。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全力推进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工作。通过逐户走访动员、设立集中参保点等方式,截至目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8742 人,参保率 93.52%;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9249 人,参保率 97.44%,特殊人群参保率达到 100%,做到应保尽保。三是丰富志愿服务与健康关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会志愿服务 5次,涵盖生活照料、心理疏导、义务劳动等内容。持续做好适龄妇女 “两癌” 免费筛查和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今年组织专业医疗团队进行 “两癌” 免费筛查280 人次,老年人免费体检 809 人,建立健康档案,跟踪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与稳岗举措。建立镇、村(社区)两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就业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就业服务台账,详细记录服务对象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培训需求等,跟踪服务对象就业情况。积极宣传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做好稳岗就业工作,申报补贴 28 人,开发红彦镇乡村公益岗 6 人,护林员 43 人,光伏公益岗 35 人,有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就业问题。二是搭建线上平台与专项服务。搭建线上就业服务平台,实时发布岗位信息10余条。定期开展就业专项服务活动,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20余人次,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一是就业与资金困境。部分就业岗位薪资待遇低、稳定性不足,岗位结构不合理,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资金筹集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上级财政拨款,部分民生项目资金投入不足。二是设施与政策落实问题。部分民生服务设施利用率不高,党群服务中心设施也未能做到及时修缮维护。如部分村级便民服务站日均接待群众不足 10 人次,存在资源闲置现象。部分群众对民生政策知晓度不高,仍有 30% 的群众对医保报销政策不清楚,政策落实存在 “最后一公里” 问题。三是就业服务信息化短板。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线上平台功能不完善,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岗位匹配成功率低,无法满足群众高效求职需求。
一是优化就业与资金工作。针对就业岗位问题,调整岗位结构、提升待遇。在资金方面,拓宽筹集渠道,保障民生项目投入。
二是提升设施与政策成效。调研民生服务设施情况,优化运营以提高利用率。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力度提升群众政策知晓度。
三是强化就业服务信息化。投入资源完善就业服务平台,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岗位匹配精准度。
通过对民生服务保障任务清单的落实,本镇在民生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未来,我们将持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