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浏览

2022年莫旗中央财政高素质农牧民 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访问次数: 19 来源:农牧和科技局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 字体大小: ]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22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内农牧计财发〔2022〕346)》、《呼伦贝尔市2022年中央财政高素质农牧民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呼农牧办发〔2022〕240号有关要求,结合我旗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开展情况及农牧民培育需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路及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2022年我旗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循环的工作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农牧业稳产增产、农牧民稳步增收、农村牧区稳定安宁,持续抓好保供衔接、建设等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抓重点、抓要害、抓落实,树立系统观念,聚焦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培训与教育并举,引进培育与就地培养并重,加快培养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牧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2.目标任务:2022年,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为导向为重点,在全旗15个乡(镇)遴选学员,开展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计划培育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4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80人,专业生产型240人,技能服务型80(农机手)人。

二、重点任务

紧密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统筹推进新型农牧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牧区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牧民。

(一)全面保障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围绕我旗主要粮食作物和大豆油料生产,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灾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围绕牛羊发展五年计划,加强牛羊养殖户培训,推广良种繁育,科学饲喂,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促进牛羊养殖提质增效,提高生产供给能力。开展生猪养殖培训,助力生猪养殖产销对接,培育“企业+农户的产业体系。加强生猪养殖的生物安全制度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二)聚焦关键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农牧民科学用种。加大农民耕地保护知识培训,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能力。加大农机装备使用维修和机收减损技能培训,无人机飞防技术,提升农机专业服务能力。大力开展金融担保知识培训,加大对高素质农牧民的金融扶持力度。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加强农牧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牧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农村牧区电商带头人、农牧民主播。

(三)服务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普及三农三牧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农牧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人才。开展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牧区改厕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发展人才。以院校毕业生、农牧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倡导学法用法,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

(四)支持农牧民提升受教育水平。加大高职扩招政策宣传力度,支持更多高素质农牧民利用高职扩招、“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政策,提升学历层次。

(五)提升农牧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牧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提升农牧民精神面貌,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农牧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开展转基因等科普活动,提高农牧民对科学技术客观理性认识。

三、专项行动

聚焦大豆油料扩种、东北黑土地保护、职业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依托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涉农院校教育资源,发动现代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等科技力量,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专项行动。

(一)大豆油料扩种专项培训行动。紧紧围绕呼伦贝尔市扩种大豆油料工作安排,开展油料作物扩种和产量品质提升技术培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的“三定”工作。

(二)东北黑土地保护专项培训行动。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措施开展技术培训,促进耕地地力提升。

(三)职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行动。继续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进一步提高作业水平,减少机收损失。

四、实施要求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施加强党对农牧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指导,把农牧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三农三牧”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议程。

(二)精心组织安排。以乡镇为单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摸清农牧民培训需求数量,掌握参训对象培育意愿需求。认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严格遵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要求,细化任务举措、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要求。加强对项目承担单位工作指导,加大实地督促指导力度。

(三)明确职责分工。农牧和科技局根据我旗农村人口数量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实施方案和资金分配计划,做好需求调研、机构遴选、过程监管和质量评价等工作,开展培训信息统计和进展情况监测,实现培育全过程可监测可追溯。培训机构科技事业创新中心要根据年度培训任务要求,制定培训方案,要优化培训课程,优选师资、教材、基地,建立学员档案,及时录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内容,确保参训学员基本信息100%入库。

(四)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牧民培训分层分类分模块按周期实施,按要求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牧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推动高素质农牧民遴选、培育、使用各环节与“三农三牧”政策有机衔接。将农牧民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牧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加强与妇联、组织部、科协等部门的工作联动,组织开展高素质女农牧民培训、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农牧民科学素质等活动。

第一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3月,开展需求调研,遴选学员,制定工作方案和培训方案,完成理论教学任务。

第二阶段:2023年3月--12月,完成实践教学。

第三阶段:2023年2月--12月,开展跟踪回访、实践教学及异地观摩学习,档案管理。

    (五)优化培训模式。要围绕产业周期开展分阶段、交替式培训,选好实训基地,强化技能训练、训后指导和跟踪服务。强化精准培训。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训内容,科学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优选授课教师和精品教材,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培训精准度。强化实操演练,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科技小院、农牧业企业、家庭农牧场和农牧民合作社等平合和基地实操演练、观摩交流,大幅度提高实践实操比重。强化在线学习,依据农业农村部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等在线学习平台,做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和考核,强化线上学习的过程管理和支持服务,确保线上培训质量效果。

1.分班教学。坚持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按照培训对象,确定培训班次。班次包括但不仅限于种植业、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庭院经济、生产经营管理、农机和休闲农业等类型,分别组建培训班,原则上每班不超过100人。

2.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内容形式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经济实用、引人入胜,理论和实践、集中讲课和观摩穿插进行。培训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牧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自行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军事化管理、体能训练、晨读、文体活动、公益活动等,培训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集中或分时段开展培训。

3.全程分段教学。整个培育过程为一个生产周期,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基地实训、观摩考察、考试考核、延伸服务(跟踪回访、分类指导)、结业总结、颁证发证、政策扶持等环节,选择在农闲季节开展3-5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其中理论和实践教学、集中讲课和观摩尽量穿插在一个阶段内进行,实践教学与跟踪回访也可穿插进行。

4.强化实训效果。一是精心遴选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求相对稳定,经济效益好,可借鉴、能复制,对农牧民生产经营有帮助。二是创新实训观摩教学方式,每次实训要明确教学要点,突出学习重点,确保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避免走马观花式、赶场式、旅游式的观摩实训。三是实训基地教学要与田间学校结合,通过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增强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合作的能力。四是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实训基地牵头承办实训任务,就近就地开展实训。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倡学优学先,本地资源不足时可开展跨省区、跨盟市学习交流。加强与妇联、共青团组织、科协组织联合开展培训。

5.开展考试考核。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对受训农牧民进行考试考核。培训结束后,组织开展结业仪式。

(六)加强工作监管。依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苑》,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培训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

(七)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一是资金使用范围。项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整个教学、指导服务、管理等全过程,补助标准根据专业类型和学时长短实行差别补助。二是细化资金支出。参照历年工作,资金主要用于集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跟踪服务这三大项直接补助费用的开支,包括集中教学食宿费、教学场所和讲课费、租车费、教材费、学具费、仪器设备租用和教学耗材费,防护用品等;延伸服务费包括如燃油费、租车费、跟踪服务指导费、工作人员下乡食宿补助费等。项目管理费包括前期调研、外出考察选教学点、走访基层遴选学员(交通燃油、租车费、食宿补助)和开展信息化服务、档案建立管理等费用。三是加强资金的使用监管。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确保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钱随事儿走”的基本原则,强化资金监管力度,严禁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直接分发给农牧民个人,健全完善绩效制度管理,以培育对象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对培育工作进行全面绩效考核。

(八)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评价。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培训基地采取动态管理。开展参训农牧民培训信息统计和发展情况监测,实现参训农牧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检测可追溯。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云上智农”平台,以培育对象满意度为核心指标,按照绩效指标考核体系,对高素质农牧民培育工作进行全面绩效考评。对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考核。

(九)加强总结宣传。以亮点措施和突出成效为重点,形成一批好经验、好典型、好模式,特别要注重发挥高素质农牧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发展标杆。遴选推介优秀学员、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评选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和受欢迎培训机构,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高素质农牧民发展的良好氛围,进而更好发挥高素质农牧民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键分享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