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6月27日
地点:村部
主持人:敖伟俊
学习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和主线。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正确理解和有力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为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经典作家关切民族生存、探究人类发展的理论思考成果,不仅贯穿于唯物史观创立与发展的始终,而且与马克思主义其他具体思想理论有机联系、高度融合。作为人类和谐共处的高级组织形式,民族共同体是描述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概念,其意是指不同民族在共同历史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有机体。中华民族是在漫长历史中演进而成的特殊组织形态,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也是具有共同认知价值的情感彼此交融、文化相互交汇的多元一体的精神共同体,更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