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我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生活在这里的达斡尔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习俗,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
莫旗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于2006年全面开展,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坚持“以保护促传承,以传承促发展”的工作原则,着力构建名录体系,不断完善传承机制,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弘扬和发展达斡尔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
多年来,通过普查、调研、挖掘、整理、申报等工作,目前,我旗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28人,呼伦贝尔市级非遗传承人56人,旗县级非遗传承人184人,获得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计38项,内容包括:
1.达斡尔鲁日格勒舞(国家级、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达斡尔传统曲棍球竞技(国家级、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3.达斡尔扎恩达勒(国家级、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4.达斡尔乌春[乌钦](国家级、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5.达斡尔族刺绣(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6.哈尼卡(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7.达斡尔族昆米勒采食习俗(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8.达斡尔民居营造技艺(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9.达斡尔摔跤(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0.达斡尔猎刀制作技艺(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1.达斡尔雅都根服饰与器具(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2.达斡尔摇篮(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3.达斡尔颈力赛(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4.达斡尔扳棍赛(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5.达斡尔车制作技艺(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6.达斡尔族萨满斡包祭(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7.木库莲(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8.达斡尔围鹿棋(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19.木库莲制作(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0.达斡尔族民间故事(自治区级、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1.达斡尔族抹黑节-霍乌都日(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2.木库莲制作(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3.达斡尔族滑雪板-肯古楞(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4.鄂温克族野猪舞-图如剋(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5.鄂温克皮剪-囊德海其拉日格(呼伦贝尔市级、旗级)
26.达斡尔烟草栽培技术(旗级)
27.达斡尔族嬉水节-多得嘎热贝(旗级)
28.达斡尔柳编传统手工技艺(旗级)
29.达斡尔马鞍制作传统手工技艺(旗级)
30.达斡尔剪纸(旗级)
31.达斡尔山里荤采食习俗(旗级)
32.达斡尔苏子食品传统手工技艺(旗级)
33.达斡尔烟袋制作传统手工技艺(旗级)
34.达斡尔饸饹面食品制作技艺(旗级)
35.达斡尔传统治疗脑震荡技艺(旗级)
36.达斡尔奶制品制作技艺(旗级)
37.达斡尔传统婚礼习俗(旗级)
38.鄂温克族伊勒玻奇仁围猎比赛(旗级)
二、近几年非遗方面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创新举措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主要展示“非遗”项目的实物、图片、书籍、传承人技艺及作品,以及“非遗”产品衍生出来的工艺品等内容,展馆常年开放,逐步打造成我旗对外展示的窗口和文化名片,起到让更多的人了解达斡尔传统优秀民族文化,进一步提高民族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21年3月,莫旗文化馆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现有5个传习所,传习所的功能主要是组织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传授技艺,让更多的人掌握面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能,并得以传承和发展。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文化馆常年组织传承人以及本馆辅导老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主要传承鲁日格勒舞蹈、乌春演唱、扎恩达勒民歌演唱、哈尼卡制作、木库莲演奏等内容,先后在达斡尔中学、民族实验小学、第二民族实验小学、尼四小等学校的非遗传承活动,深受在校师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传承效果。
(四)“非遗”培训班
近年来莫旗文化馆组织各乡镇文化站、社区及文化骨干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学习内容包括:鲁日格勒舞蹈、乌春演唱、扎恩达勒民歌演唱、木库莲弹奏、哈尼卡剪纸技艺等,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传承人申报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进行了讲解,使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
(五)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的这一天莫旗文化馆全体人员发放非遗宣传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册,为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内容,以展出图片、表演非遗节目、非遗手工技艺展示、举办非遗购物节等形式使非物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举办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六)非遗进景区
近两年组织社会演出团体以及文化馆原生态艺术团在民族园、伊兰广场演出与非遗相关的文艺节目,如乌春、扎恩达勒、鲁日格勒、木库莲演奏等共计30余场次演出。
(七)送戏下乡
组织非遗传承人与社会演出团体共同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其中活动融入了非遗民歌、乌春、扎恩达勒等非遗相关的文艺节目。近年来先后到全旗15个乡镇90多个村屯演出110多场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八)文化馆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
2017年文化馆成立了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主要以传承人为主导的业余演出团体,节目包括:鲁日格勒、扎恩达勒、乌春(乌钦)、木库莲等内容。先后到香港、厦门、云南楚雄、大庆、呼和浩特、海拉尔、嫩江、齐齐哈尔梅里斯进行演出交流活动。成立至今,多次参与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以及春晚演出活动,大小演出300余场次。艺术团成立以来,为展示、宣传、传承达斡尔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达斡尔文化原生态艺术团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基层“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2021年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十佳民间剧团”。
(九)举办非遗主题展览
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举办了达斡尔非遗展、参加了在呼和浩特展览馆举办的自治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近两年还举办了哈尼卡作品展、剪纸作品展、非遗制品及衍生品参加中俄蒙非遗展销会。2019年在达斡尔民族园举办“走进 非遗”展演活动。
三、经验以及创新举措
文化馆多年来,积极引导传承人发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中的核心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展示活动与专门的技艺传授活动相结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演艺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的融合,充分展现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2022年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展演、非遗宣传展示、非遗亲子课堂、非遗手工艺体验、非遗云课堂、云探店等活动,探寻非遗文创店系列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生活中,缩近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喜迎党的二十大,反映工作成效。
四、目前非遗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保护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没有非遗专职人员。目前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但是没有独立编制,现由文化馆人员兼职。导致非遗工作开展困难以及非遗档案资料管理体制不健全,一些传统技艺面临流失,重申报,轻保护的现状,存在项目多,保护差,资金投入少的局面。总的来说制约发展的突出因素是人员不足,场所不够,资金短缺。
五、关于推进非遗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法规保障
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健全保护工作领导机构,建立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化措施,依法规范保护项目和保护载体的管理、指导。
(二)强化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相关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机制。投入资金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倾斜,适当扩大受益范围。
(三)强化队伍保障
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充实力量,提高素质,努力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坚持培育人才与挖掘人才相结合,力争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高素质的非遗保护工作队伍。不断提乡镇文化站等保护工作队伍素质、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宣传保障
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保护工作推进的宣传环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陈及活动组织管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扩大工作交流宣传的渠道。积极推动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传播和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新闻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大力宣传推广非遗保护工作成果,努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莫旗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