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信息浏览

团旗委召开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重点项目工作专题会议

访问次数: 829 来源:团 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 字体大小: ]

会议主题: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重点项目工作专题会议

会议时间:2021年4月14日

会议地点:8013

参会人员:郭颖、鄂巍、苏建

一、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重点项目工作指引

(一)团干部篇:改革团干部管理制度

改革重点项目1—1:党的青年工作骨干选配机制

问题现象:近年来,在共青团改革实践中主要探索形成了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干部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已在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得到推广,但实践中仍然存在唯身份、唯级别选配等问题,对于广泛吸纳各领域优秀青年人才充实党的青年工作力量仍有许多体制机制障碍待突破。

原因分析:共青团“行政化”问题的要害是团干部选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干部有不同于党政干部的特点,应该采取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管理方式。县域团的工作力量特别是县级团委班子完全按级别配、团干部完全按公务员身份选,选才面相对较窄,团的工作骨干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群团干部制度改革的要求还不适应,尚未建立起符合群团组织特点的干部选用机制。

改革对策:1. 拓宽来源渠道。严把政治素质、事业心、具备青年榜样潜质等核心条件,放活身份、职业、年龄、级别等外在条件,坚持五湖四海,打通社会化选人路径,探索公开考录、定向招考、择优转任、增设事业化平台等方式,从各行各业中把真正愿意为党做青年工作、热爱共青团事业的青年人才选拔到团的岗位。

2. 壮大工作力量。既用足用好现有挂职、兼职制度,又努力争取政策空间,通过聘用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工作干事、购买公益性岗位、选拔培养青年委员、开发志愿者服务项目、选派团支部第一书记或团建指导员、吸纳返乡大学生兼职、培养青年社团骨干等路径,增加基层团的工作力量。

改革重点项目1—2:团干部岗位目标约束激励机制

问题现象:当前,部分团干部事业心不足,工作内容随意性大,干多干少一个样等问题尚未破解,有的专职团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把团的岗位作为短期过渡、将团的工作当跳板,成为制约县域团的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瓶颈”。

原因分析:团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不够科学,工作评价宽泛、刚性约束不够,考核方式仍然较为传统,尚不能精准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体现青年群众工作特点等,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团干部不专心做青年工作,不愿学青年工作,不懂带着青年干共青团工作,政绩观、成长观出现了偏差。

改革对策:1.建立岗位目标。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对团干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分类提出要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团干部要建立目标责任书,公开承诺,其任期内目标责任兑现情况将作为团干部转岗、提拔的参考依据,人岗不适的进行组织调整。

2.多种方式激励。在选好干部、定好目标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采取岗位激励、级别激励、薪酬激励、发展激励等不同方式,努力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

(二)团组织篇:改革基层组织设置和运行机制

改革重点项目2—1:团办青年社团

问题现象:一段时间以来,团的组织形式传统、单一,不少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团的基层组织有效覆盖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不少基层团组织形式上建起来了,但工作开展不起来,造成“建了散,散了建”;另一方面,部分青年聚集领域特别是新兴领域,团组织长期无法覆盖,距离“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原因分析:建立团组织的目的是尽可能把青年有效组织起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按党的要求成长,为党的事业奋斗。工作内容、组织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标。在青年大规模、跨地域、跨行业高频流动的背景下,习惯性按照行政区划去抓、追着单位去建,简化了团组织的培育过程、固化了团的组织形态,结果必然事倍功半。因此,必须努力破解团的组织形态单一化、组织设置行政化和青年分布多样化、青年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创新组织形态和工作方法,搭建青年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的平台,增强团组织建设的时代性、提高动员方式的社会化水平。

改革对策:1.在工作中发现培养青年人才和政治骨干。善于抓住最活跃的人,有效联系一批青年人才,培养一批政治骨干,通过他们推动建立组织,并及时把优秀青年输送到各级团的工作岗位上、输送到党的队伍中。

2.主动创建团主导的各类青年组织。先开展工作、再建立组织,以共同的政治理想、价值追求、兴趣爱好等对人员、资源进行再组织,在县域广泛建立团组织主导的志愿服务、创业服务、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功能明确、便于青年参与的青年组织。同时,积极联系、服务、引导已有的青年社会组织。

3.创新组织运行机制。支持团属青年组织依据其特点进行工作设计、实施项目,形成共青团组织与团属青年组织协力推进的局面。优先支持团属青年组织承接共青团开展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并为其参与其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提供必要支持。发挥资源配置导向作用,引导团属青年组织结合自身优势发挥作用。

改革重点项目2-2:建设网上社群

问题现象:当前,信息化深刻改变着各类组织运行机制和传播动员方式,对于共青团减少叠床架屋、实现扁平化运转,提升组织、动员青年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可能。但基层团组织动员力不强、动员机制和手段陈旧等问题依然突出,单纯依靠层级化的泛泛传达已解决不了有效动员离散青年的问题。

原因分析:各地通过建立网上团组织,探索了一些新的动员载体,但这些网络团组织并没有与线下组织体系有机融合,缺乏有意识的组织搭建和整合设计,制约了组织动员效果。信息化条件下,原先制约动员范围、动员精度的因素已不是障碍,团的组织动员方式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具体条件和团的政治任务,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创新。

改革对策:怎么方便联系青年,就采取什么样方式开展动员。着眼广大青年网络化生活工作的现实,充分利用网络通讯技术平台,建设成体系的网上青年社群,提高组织动员的穿透力和有效性。

1.分众建立网络社群,开展动员。不同的网上社群对应不同的功能,可以是青年社团的网上形态,也可以是不同身份的青年基于各种需求建立的网上形态。通过对青年需求分类和精准定位,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建设分众化网络社群,并善于从网上社群的活跃青年中发现工作骨干,将其组织起来、动员起来。

2.分区域、分层级建立“微信塔群”。基于线下已有的团组织架构,对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领域团组织纵向细分到最小单元,构建塔式微信群组,通过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支持塔群全域高效运行、有效动员。

(三)团员篇:改革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机制

改革重点项目3—1:积分制入团

问题现象:严把入团关口、提高新发展团员质量,是加强团员先进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全团大力加强团员总量和结构调控,新发展团员数量明显下降,青年入团积极性明显增强,但发展团员工作中的随意性、“唯分数”“唯业绩”、团前培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仍然存在,新发展团员质量不高问题依然突出。

原因分析:《团章》对于团员的标准描述比较宏观抽象,《发展团员工作细则》更多体现的是程序性规定。具体到某个群体、某个地方,在“什么样的青年能入团”的问题上,基层操作实施存在困难,青年也缺乏明确的标准规范。实践中,贯彻团员标准特别是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的要求,由于缺乏中观、微观层面的分层分类具体指导,往往难于把握或流于形式,而一些显性要求更容易被强化(如学生的学习成绩)。

改革对策:分领域细化入团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团员群体的思想认知水平和行为特点,将宏观抽象的入团标准细化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具体标准。通过建立和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等制度,把思政课考评优良、8学时团课学习合格、年度2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等作为入团必备条件,推动青年学有标尺、行有所依、评有所据。

(四)保障篇:加强党的领导和优化保障机制

改革重点项目4—1:党建带团建纳入党委巡察监督

问题现象: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事业的蓬勃发展,最根本在于全面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不具体、党建带团建制度落实不到位等情况。

原因分析:一方面是政治站位不高,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领会不深入,认为团的工作抓不抓不要紧、干好干差无所谓;另一方面,把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具体化、日常化目前还缺乏制度“硬约束”,领导责任难以压实。

改革对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各级党委要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抓共青团工作,切实尽到领导责任”的重要要求,通过建章立制、督促检查压实党组织责任,把“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1.同步考核。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占一定分值,落实“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教育系统对学校的考核。

2.纳入巡察。贯彻《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将党的青年工作列入地方党委巡察内容,制订重点内容巡查清单,通过巡察发现基层党建带团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整改落实。

改革重点项目4—2:团教协作机制

问题现象:学校特别是中学团的工作是县域共青团工作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工作中,一些地方存在县级团委抓不实中学共青团工作的现象,存在中学团组织为党育人作用不够明显、与教育部门协同度不高、学校党组织重视不足、调动教师团干部积极性不够等问题。

原因分析:团教协作机制不顺畅,一方面是党建带团建、队建未有效纳入县级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工作规划,没有实现一体部署、考核、评价;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虽然成立了县级教育团工委等团教协作工作机构,但“重成立、轻运转”,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改革对策:1.推动县级团委负责人席位制进入县级党的教育领导机构和督导机构。推动加强党对教育系统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县级团委负责人席位制进入县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党工委)和教育督导委员会。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将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

2.加强县级教育团工委机制建设。教育团工委作为县级团委派出机构,人员任职方式根据实际进行安排。可以是单向兼任,团工委书记由教育部门领导或中层干部担任,并兼(挂)任县级团委副书记;团工委副书记由县级团委有关人员担任。也可以是双向兼任,县级团委书记兼任教育部门党组副书记(或党组成员),团工委书记由教育部门相关人员担任,并兼(挂)任县级团委副书记。明确团工委职责和考评办法,畅通日常工作机制。

二、安排部署2021年度共青团工作

1.按照《深化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重点项目工作指引》做好莫旗共青团改革工作。

2.开展好“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

3.做好全团带队工作,把少先队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4.扎实做好“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等主题团队课学习教育工作。

5.扎实“智慧团建”系统内的各项工作。

6.基层组织部、学少部、宣传部、志工部、权益部等业务科室按照团市委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键分享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