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务公开 > 信息浏览

2019年党员学习内容

访问次数: 335 来源:李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 字体大小: ]

习近平:从“羊煤土气”到高质量发展

 

研究部署下一年经济工作是每年12月份党中央的重要议题。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大多与经济相关,“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其中的一条鲜明的主线。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为您梳理习近平2017年12月份的重要活动。

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在江苏徐州市考察,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7年最后一个月,习近平密集的活动安排中,研究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对于2018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最为重视的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3次重要会议,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经济发展必然要求。

习近平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基本特征,是我们抓经济工作必须把握的大前提、大逻辑。

2017年12月,习近平在几次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将这一要求贯穿到一系列重要部署当中。

12月6日,习近平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对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2月8日,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8年经济工作。

两个会议都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全面领会、真正落实。

12月18日至20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这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是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这次会议不但重申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工作全局的重要意义,还指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

会议一连部署了8项重点工作,这8项工作,一个出发点,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在要求。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习近平在这些重要会议上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这一重要节点开好局、起好步,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解剖麻雀”,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之策

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在江苏省徐州市考察。这是十九大后习近平第一次地方考察,释放的依然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徐州的发展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相似度极高,可以说是我国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徐州属于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一度十分典型;另一方面,徐州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做法也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作用。

说到底,习近平考察徐州,就是要“解剖麻雀”,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之策。他在考察中明确强调,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必须迈过的坎,每个产业、每个企业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坚定往前走。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12日刚到达徐州,习近平就首先考察了徐工集团。在起重机底盘装配车间,察看智能生产线,观看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还饶有兴致地登上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起重机驾驶室,询问技术创新细节和操作流程。

习近平指出,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不难看出,习近平十分重视国有企业如何创新,如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正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必由之路。

他对国有企业的要求就是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瞄准国际标准提高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打造好绿水青山,才能换来金山银山。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徐州考察期间,习近平专门来到贾汪区潘安采煤塌陷区整治工程神农码头,听取塌陷区整治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习近平强调,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振兴乡村,推动我国农业由大转强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三农”领域尤为突出。能否补齐“三农”短板,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12月,习近平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建设农村公路重要意义的认识,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

会议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遵循,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细细梳理这些部署,聚焦的就是提升发展质量。对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提出要走质量兴农之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对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会议提出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其他一系列部署,最终目的也都是推动我国农业由大转强。这些都与习近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一脉相承。

正如会议明确强调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习近平谈脱贫摘帽实打实不搞花架子

 

央视网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让大家倍感亲切。

代表们发言时,习近平边听边记,不时询问。他强调要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为何在内蒙古参选人大代表?

5日下午,当习近平走进内蒙古代表团的会场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蒙古族代表向习近平献上蓝色的哈达,并祝愿总书记“吉祥、如意”。

哈达是蒙古族迎宾的最高礼仪,蓝色作为蒙古族崇尚的颜色,源于崇拜蓝天的原始信仰。蓝色哈达象征着永恒、平安和忠诚,表达了代表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由衷的崇敬与祝福。

1月30日,在内蒙古参选的中央提名的代表候选人习近平同志,以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500多名自治区人大代表的共同意愿,是2500多万草原儿女的由衷心声,更是13亿多各族人民忠诚党的核心、拥戴人民领袖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座谈时说,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他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筑牢屏障:国门如山稳 万里长城绿

 “确保边疆巩固”发展理念,是党中央从发展全局做出的重要部署。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积极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在加快发展方面,内蒙古瞄准了“筑牢生态屏障”这个发展目标。这里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联八省、外接俄蒙。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聚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这个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2018年要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建立河湖名录,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落后过剩的产能不要、破坏生态的事情不干、污染环境的项目不搞,坚决守住守好生态底线,逐步实现由过去森林面积的增加到提高森林质量的转变,切实提高森林建设的效果。

 “希望内蒙古的同志们再接再厉,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习近平对内蒙古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了期望。

现在,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创新进入活跃期,发展思维需要打破“老套路”。

为此,习近平指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做好现代能源经济的文章,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补足基础设施欠账,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等。

一手筑牢生态屏障,一手筑牢安全屏障。扎根边关、守卫边疆的各级边防官兵,是内蒙古团结稳定的有力保障。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严寒,到内蒙古军区边防某部看望慰问戍边官兵。希望大家弘扬“北疆卫士”精神,矢志扎根边防、守卫边防、建功边防。2015年2月16日,习近平给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推动强军目标在连队、在边防落地生根,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再立新功。2017年7月30日,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习近平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沙场阅兵,号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向世界一流军队进发。

十九大后,内蒙古推出一系列新举措,筑牢安全屏障,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针对草原牧区地域辽阔,法律服务半径大的实际问题,自治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例如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设立“巡回审判联系点”,为牧民服务,使诉讼更加方便便捷,快速解决纠纷。有效解决了服务农牧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2018年,内蒙古还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做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 

用小马拉大车妙喻脱贫摘帽 

 “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你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习近平指出。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特殊,扶贫开发面临情况比较复杂。群众对一些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现象非常反感。

从黄土地走出的习近平面对扶贫问题,情到深处、志比钢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总书记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一向不搞花架子,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真正把心贴在人民身上。

2014年1月,习近平冒严寒,来到地处边陲的兴安盟阿尔山市,在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的话情真意切。

在审议会上,习近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如今,内蒙古将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为了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内蒙古把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生态旅游等作为重点打造的产业。2017年冬天,内蒙古东部第一次实现大面积风电供热。在鄂尔多斯大草原,首届冰雪那达慕火热举行,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带火了当地的乡村经济。绿色发展,正为当年这个因煤而兴的地方不断注入新活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

习近平强调,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55个民族,只有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妥善处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才能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不只内蒙古,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边疆各族人民只有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民族团结一家亲,将民族团结与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工作结合推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从“走下来”到“沉下来”再到“住下来”,从“住村里”到“住家里”再到“住进心里”的转变。

如今,民族团结已经融入到各民族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各方面。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与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在这个草木蔓发的时节,两会翩然而至。迎着明媚春光,各族人民群众在人民领袖引领下,凝心聚力,共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键分享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