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浏览

心系民众,做好村民的“领头雁”—德力黑同志驻村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访问次数: 245 来源:额尔和乡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 字体大小: ]

心系民众,做好村民的“领头雁”—德力黑同志驻村扶贫工作先进事迹

德力黑,2017年11月从陈巴尔虎旗被市委组织部选派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和乡宜和德村任第一书记。当领导决定让他下村帮助扶贫时,他二话没说欣然接受只身来到700公里外的宜和德村。他选择了顾大家舍小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深入到贫困、落后、艰苦的农村最基层工作,发扬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实践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誓言。
   心系百姓,解决饮水难
    初到宜和德村,为了尽快摸清村里的情况,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去走访村民。一位村民对他说:“你是来镀金的吧?一个市里单位的来我们村,你说说你都能干啥?”一边说,一边用怀疑的眼神上下打量。这让德力黑忽然明白了,想要和村民打成一片,就要尽快融入,和群众拉手说话、贴心交流。于是,他扛着山风、顶着寒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真正做到“弯下腰沉下身,勤走访唠家常。”一次一位老大爷和他说到:“德书记,我们这个地方,要是有自来水好了。”德力黑得知百姓需求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汇报,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开会商议、入村调研。在多方督导协调下,成功为宜和德二组申请了自来水,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生活饮水关系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了自来水后,我们喝水就干净多了”,宜和德村民高兴的说。
     责任担当,用情帮扶。
    “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真正让德力黑对扶贫工作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是源于一次普通的走访经历。31岁的杜秋,是德力黑包户的贫困户,妻子因患有小儿麻痹症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他一个人肩上。杜秋因要照顾家中妻子不能外出打工,但又没有土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过的德力黑和村干部的努力与党委政府的支持,杜秋当上了护林员,妻子也办理了残疾证可以享受相关待遇,还得到了村集体的分红,使一家人顺利脱贫,为他们的生活送去希望。
    扎根群众,着眼未来。
    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宜和德村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村里达到脱贫标准,但是怎样让村民的生活进一步提升呢?德力黑对产业扶贫惦记于心。宜和德村是达斡尔族民族村屯,有着浓厚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他利用现有资源为村民探索新路,寻求出民俗加旅游的新路径。于是他协调旗农牧业局在宜和德村养老基地的基础上为村申请农田综合一体项目,不但提高农业附加值为农民增收,还能为城镇居民提供游览休闲、体验自然的需求。
    2017年,宜和德村共28户贫困户,经过一年的努力通过八种八养,产业扶贫,生态补偿等扶贫政策到2018年11月份动态调整,稳定脱贫6户,贫困户仅剩2户。德力黑与宜和德村一同成长,回首驻村“第一书记”的这些日子,德力黑在感慨之余,感受更多的却是鞭策。“感谢单位给了我这个平台,不管是作为“第一书记”,还是在乌兰牧骑,充分发挥力量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将是我当下乃至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德力黑说。
    宜和德村的改观,让村民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脱贫攻坚中德力黑尽锐出战,一鼓作气,取得成绩令人鼓舞,我们相信宜和德村在第一书记德力黑的带领下还会有更多惊喜。

(图为:贫困户杜秋父亲对第一书记德力黑的帮助表示感谢)

图片1.jpg

(图为:宜和德第一书记德力黑在宜和德村整理贫困户档案)

图片1.jpg

 

(图为宜和德第一书记看望宜和德贫困户)

图片1.jpg

 

(图为宜和德第一书记在节日期间为贫困户送生活物资)

图片1.jpg

 

(图为莫旗农牧局局长到宜和德村考察项目现场,第一书记德力黑与村书记陪同)

图片1.jpg

 

(图为宜和德第一书记为农牧业局局长介绍项目情况)

图片1.jpg

 

(图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工作队为旗扶贫办介绍扶贫情况)

图片1.jpg

 

(图为宜和德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

图片1.jpg

(图为宜和德村扶贫责任组组长、第一书记德力黑与村干部讨论村集体经济项目问题)

图片1.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键分享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