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特科镇民族村村志
民族村始建于1956 年,为了响应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各族群众都积极参加了初级社,当时有两个小个生产队,一队在登特科所在地,二队在登特科北5公里外的杜西艮居住,主要从事农业,物业生产,兼营放排及狩猎生活。
1958年成立了民族生产大队,杜西艮二组居民全都迁到登特科,共77户,300余口人,主要以达斡尔族为主,只有几户汉族,从事农业生产,当时实行全民食堂,工分制,在这期间陆续又迁进十多户居民,到1976年已剩下60余户,200 余口人。
到1976年,因为民族村户数太少,又不善于从事农业生产,就开始大量招户,一年当中招入汉族户20余户,当时已达到80多户,正因为人多力量大,再加上大型农机的引进,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民族村农业生产有了稳定发展。
198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各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到1990年由于开荒严重,民族村耕种地面积达到5136亩,同时也为畜牧业发展埋下了隐患。
1997年全村实行“青山绿水工程”禁止毁林开荒,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0年末,全村牲畜达到150头,羊1000余只,并改变了以前粗放型的饲养方式。
2002年,尼尔基水利枢纽的建成,民族村离开了故土原址迁到了现在的登特科镇移民新村。
如今的民族村同他村合住在一个移民新村,是政府所在地,距离旗政府58公里,距111线公路1公里,耕地面积剩3865亩(扣除永淹地),60 户,达族和汉族基本上各占半, 213人。至2005年以来这段期间,因为耕地面积的减少促使广大村民改变了以前单一的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市场经济。也使广大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
如今的民族村全都是统一的砖瓦房,街道整齐平坦美丽,广播电视已全覆盖,生产生活都用上了安全饮用水.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已达4200元,村集体资产4百多万元。
如今的民族村正直党的政策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质量已大大调高。